近日,国标委发布了2017年第26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本次公告共批准了425项国家标准。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共涉及到十四项,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商用车 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的术语》、《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枪》、《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1部分:供电设备》、《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 第2部分:车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等。作为运营模式转型迅速且较好的整车制造企业,唐骏电动汽车除以上相关标准,格外关注了《纯电动货车 技术条件》。

众所周知,在《关于开展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第二批)清算及充电基础设施奖励资金申报的通知》中,表示对于通过制定地方推广目录或要求车辆备案等地方保护政策,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车辆的,视情节严重程度扣减奖励资金。仔细研读不难发现,国补清算频率增加,但“3万公里”要求不减;不仅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物流车要行驶满“3万公里”方能申领补贴,个人用户同样需满足该条件。那么,为何个人用户仍然受制“三万公里”呢?
目前,电动物流车主要以大客户模式运营市场,个人购买寥寥无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购车成本较高,市场基础薄弱,个人无法办理营运证。同时,涉及到的补贴不仅程序繁琐,车企还需垫付补贴,所以车企更倾向于运营商、快递公司、物流公司等。此外,国家用“3万公里”的方式来压抑个人用户,或许也是为了防止某些以“个人用户”名义申报补贴的现象,而这可能再次演变为“骗补”。
-- 返回 --